平台新闻

首页 > 平台动态 > 平台新闻
中国板栗之乡——迁西县史林友县长一行到访平台考察交流

信息来源:招商引资实战平台

发布时间:2018-03-28

    中国板栗之乡——迁西,地处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滦河之滨,京津唐承秦腹地,素有“燕山绿色明珠、京津冀后花园”美誉,是唐山市唯一的一个纯山区县,呈“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格局,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栗蘑之乡,以迁西板栗闻名中外。


    3月24日,迁西县县长史林友带领县商务局、开发区等相关部门及重点乡镇负责人到访平台,针对如何发挥迁西县雄厚的物产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快转型发展,实现跨越提升与平台执委会主任张希波进行深入交流。


 
 




迁西县简介

悠久的历史文化
    迁西县建于1946年,因析迁安西部置县而得名。是燕赵文化、滦河文化的发祥地,有距今36.7亿年的世界最古老的岩石之祖,有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西寨遗址,有现存最完整的明长城砖窑和保存最完好的榆木岭长城,戚继光在此镇守蓟镇边关16年。宋哲元、张自忠等名将在喜峰口与日寇殊死搏斗,著名作曲家麦新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大刀进行曲》,抗战文化长城文化、蓟镇文化、古岩文化交织融合,共同绘就了独具特色的精神符号。

 

 

 





丰饶的物产资源

    迁西县栽植板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栽植板栗75万亩、4500万株,常年产量8万吨,其以香、甜、糯的品特性驰名中外,播撒着“中国板栗之乡”的盛名;是“中国栗蘑之乡”,年产栗蘑1万吨,“迁西栗蘑”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是全国最大的安梨生产基地,安梨栽植面积3万亩、82万株,年产量1.5万吨;“十三五”期间,依托板栗、栗蘑、核桃、安梨等特色资源优势,走精细、高效、绿色、安全的农业发展之路。


 



    迁西县有各类矿产资源36种,铁矿储量4.7亿吨,钢、铁、材常年产量1000万吨,打响了冀东铁矿群采“第一枪”。

 

独特的山水生态
    京东名岫景忠山,孤峰独秀,古木参天,庙宇庄严,引人入胜;塞上新湖潘家口,烽台照影,长城卧波,水光潋滟,境奇景幽;古塞边城青山关,铁血雄关喜峰口,康熙猎苑五虎山……造物主恩赐,给予了迁西“灵山、秀水、长城、栗香”独特禀赋。境内有林地面积1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位居全省第二位。有大中小84座水库、6条主要河流,水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1.4%,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连续三次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2017年入选全国十佳宜居县城,被誉为“诗意山水、画境栗乡”。2017年,全县旅游人数突破4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6亿元。



 


 

巨大的投资商机
    迁西依托“灵山、秀水、长城、栗香”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立足青山绿水,做足“旅游+”“+旅游”产业融合文章,全力推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让迁西的山生金、水淌银、栗扬名、城醉人,把迁西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山水生态名城、现代产业高地、群众幸福家园、休闲度假乐土,叫响“诗意山水、画境栗乡”的迁西品牌。






    区位优势: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直通县城,并与京哈、唐津、唐承等6条高速公路连接成网,1-2小时可直达北京、天津机场和秦皇岛、曹妃甸港口;即将开工建设的赤峰至曹妃甸高速公路,与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相连,与同期建设的京秦高速公路二通道在迁西城南交汇,形成“东西南北通达”的大交通格局。




“板栗”小故事

    1、清朝贡品。
    清康熙二十八年冬十月,康熙护送只当了一天皇后的孝懿皇后梓官至清东陵安葬。期间,听说滦河北岸九山有猛虎出没,伤害性命,便移驾米峪口,在九山狩猎,但这次却没有打到老虎。康熙三十年冬十二月(1691年),康熙再次东巡,来九山狩猎,这次收获颇丰,共获猛虎5只,遂诏改九山为五虎山。席间,有人送上炒栗,康熙食后大悦,命“年年贡之!”并即兴作诗一首:飒飒风声响画旗,滦河东岸猎归时。庙堂几务亲裁决,非是行帏寐独迟。

    2、明诏植栗。
    明洪武年间,大将军徐达奉命修筑喜峰口、铁门关沿线长城。恰八月十五,板栗成熟。徐达吃着这山中的板栗甘甜糯嫩,比其他地方的板栗好吃得多,于是命人采摘板栗献给朱元璋。洪武皇帝一边吃栗子,一边详细询问产地的情况,得知迁西县虽山多地少,但民以栗富足,遂诏告天下“广植枣栗,以备欠年”。

    3、朝三暮四。
    民国以前,燕山多猴群,常采食板栗,祸害庄稼。究其原因,原来是人们欺骗猕猴在先。春秋战国时期,燕山深处少战乱,是一个世外桃源。有一个老人,家有万棵板栗树,富甲一方。但这个老人有个爱好,喜欢养猕猴。他不惜千金,从南方买来一大群猕猴,每日与猴子们嬉戏。如此日久,猕猴们与老人竟然能够心意相通,老人更是欢喜的不得了,他甚至减少全家的口粮,用来喂猴子。这一年,赶上旱灾,板栗产量大减,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板栗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板栗,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上蹿下跳表示抗议。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想了想,那样确实少了点,这样吧,给你们的板栗,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应该足够了!”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给他挠痒痒,又对他服服帖帖了。后来,由于猕猴繁殖过快,老人养不起了,一部分猴子跑上了山,此后,燕山深处猴群众多,因为明白有人骗了他们,经常偷食板栗,祸害庄稼。

    4、陆玑赞栗
    三国时期,吴郡人陆玑著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部动植物专著”。书中记载:“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他方不及也。”这里的渔阳等地即指今迁西县及周边燕山一带。

    5、唐王扫北
    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因路途遥远,粮草不济,士气大落。行至迁西县附近,恰滦河两岸板栗成熟,遂下令军士蒸栗为食,借以饱腹。于是士气大振,大败敌军盖苏文。今迁西县境内仍有救驾岭等唐王遗迹及传说。